星期六,起了個大早,準備回家
但回家前,總覺得手癢,沒有拍張照不行
忽然想起,前三四年,跟蘋果姐姐來這拍過照
可惜那時候,專心當麻豆,沒有仔細拍拍
這會兒,可有空閒拍拍了~跟大家一起分享囉!^^~
洪氏在草屯建了很多家廟、祠堂。現存者有燉煌堂(創建於首光二十五年)、
洪氏祠堂、燉倫堂。從洪姓的各祠堂所建的位置,可以了解當時移民墾居的軌跡。
魚仔不得其門而入,只好在外面拍拍幾張過過乾癮
話說,這石獅子還真是雕刻的精緻
想研究一下有關它的古蹟,網路的資料還真是不多
洪氏是這附近的望族
源自於清朝
位在田中央的書院-登瀛書院
今天來的時候,剛好是秋天的季節
滿是稻穗
再配上藍天~
還記得前陣子,魚仔曾經寫過一段話,跟大家分享
以前,總記得,滿是稻穗的稻子,那謙虛的模樣,
以此為借鏡,希望自己也如此。
但,原來,我卻忘了,稻子的根,是這麼的挺直,
所以,應該是挺直的腰,彎下自己的頭,
而不是一昧的卑躬屈膝..............
(那時候心裡受傷,才寫下這段話~哈)
登瀛書院門口
登瀛書院位於南投縣草屯,名字由來得自「十八學士登瀛洲」的典故,於民國74年(1985年)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。該書院於清道光28年(1848年)由清廷設立,最初是以教化平埔族為其目的。後來改為義學,並置有學田來供應其經費。現在的樣貌是光緒9年(1883年)再修後的結果。整棟建築古樸雅緻,並有大樹在其周圍。
(取自維基百科)
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歷史,原本外牆已見斑剝,多處毀損,民國七十二年,南投縣政府鑒於書院建築危傾,乃予以調查研究設計整修,民國七十五年開始進行修復工作,於民國七十七年竣工,重振地方往昔文風。七十七年回復大體原貌,使登瀛書院再度展現古老幽情。
魚仔個人覺得構圖還不錯
大門口的天公爐上的石獅子配上後面有歲月的牌坊
屋簷上的雕花,貼上很美的磁磚
書院的屋頂採用的是單簷歇山式,其左右側會從山牆伸出栱來,
並有著列柱支撐,可以說是一種從硬山轉變成歇山頂的作法。[1]
坐北朝南,前有照壁,左右有護龍,居中則為獨立的中殿,也就是講堂。
內部樑花-後面這隻是麒麟??
有歲月的鼓,配上從外照射進來的陽光
今天,來拜拜的人不多,這陽光顯得這裡的寧靜
有歲月痕跡的門神
在講堂裡的神龕則從左至右供奉著紫陽夫子朱熹、文昌帝君以及魁斗星君。[1]
金筆
神桌上的杯
看的出它的歲月及多少人期許金榜題名
左邊的鐘
穿過中院後
走到右護龍
目前已改建成書院
共一心想金榜提名的考書,在這苦讀
因獨立的中院是採獨立式的
門口的老樹
前方還有燕尾的護牆
十字圍牆
惜字亭-面對大樹旁
古時候,可以讀書、寫字,是件不容易 的事
寫完的紙張,要放到惜字亭裡,讓它自然的風化
或者,當累積滿時,再整理出來讓它埋進土裡
目前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
可惜因為歲月、風吹雨打的關係
某些 雕花,已經殘破了
但,這不就是人生?會因為時間而老去,這些建築物也是~
更顯得它的歷史意義與價值
大家下回見~
留言列表